快來了解一下全麵的市政道路標準化施工指南(路基+基層+麵層)
快來了解一下全麵的市政道路標準化施工指南(路基+基層+麵層)
工程施工質量標準化管理必須遵循責任承諾、方案先行、樣板示範、班前講評、過程控製、量化評價、持續改進的要求,按照PDCA循環運行,嚴格控製、持續改進、科學組織、規範管理,最終實現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的全麵穩定可控。下麵就對市政道路路基、基層、麵層等標準化管理進行了詳細的圖文總結,非常值得收藏!
一、路基工程
1、挖方路基
(1)在路基挖方開工前,將開挖工程斷麵圖報監理工程師批準,否則不得開挖。
(2)挖方作業應保持邊坡的穩定,做到不得對鄰近的各種結構物及設施產生損壞或幹憂。
(3)路基挖方材料應盡量予以利用,除圖紙規定或被定為非適用材料外,不得任意廢棄。
(4)在整個施工期間,必須始終保證路基排水暢通。
(5)必須注意對圖紙未示出的地下管道、纜線、文物古跡和其他結構物的保護,開挖中一旦發現上述結構物應立即上報,且應停止作業並保護現場聽候處理。
(6)居民區附近的開挖,應采取有效措施,以保護居民區房屋及保證居民和施工人員的安全,並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臨時便道或便橋。
2、填方路基
(1)路堤填築以機械作業為主,人工配合。為保證施工質量,提高施工效率,按“三階段、四區段、八流程”的作業程序組織施工,即:
三階段:準備階段→施工階段→驗收階段;
四區段:填築區段→平整區段→碾壓區段→檢驗區段;
八流程:施工準備→基底處理→分層填築→攤鋪整平→灑水或晾曬→機械碾壓→檢驗簽證→路基麵整修;
(2)地基處理應按相關規定處理完畢並檢驗合格。
(3)路基填料應通過試驗確定,符合規範及設計要求後方可使用。
(4)在填方路基開工前,應進行路堤試驗路段的施工。
現場試驗應進行到能有效地使該種填料達到規定的壓實度為止;試驗路段原則上一般不小於100米;
試驗時應記錄:壓實設備的類型、最佳組合方式;碾壓遍數及碾壓速度、工序;每層材料的鬆鋪厚度、材料的含水率等,試驗結果報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後,即可作為該種填料施工控製的依據;
試驗結束時,試驗段若達到質量檢驗標準,可作為路基的一部分,否則,應予挖除,重新進行試驗。
(5)填方路基必須嚴格實行“劃格上土,掛線施工,平地機整平”,做到路基表麵平整,邊線直順,曲線圓滑,控製好“五度”,即:壓實度、平整度、厚度、寬度和橫坡度。
路基規範上料:每層填料鋪設前,下一層底麵石灰打格,並且掛線,每個方格大小按虛鋪厚度鋪一車填料。
水平分層施工:路基填築必須水平分層施工,按方格網上土,控製鬆鋪厚度。
分層牌:路基填築分層牌。
分層掛線施工:路基填築分層掛線控製厚度。
整平:推土機初平,平地機精平。
路堤填土寬度:每側應寬於填層設計寬度50cm。
二、基層工程
1、石灰穩定土基層
(1)打格上土:路基恢複中線及邊樁,根據運料車的噸位,計算每車土的堆放距離,然後在下承層上劃出相應長、寬的方格標記,上土時,每車裝土數量應基本相同。
(2)平地機整平及翻曬破碎:平地機整平,表麵應求平整,並有規定路拱;
對取土場中土料含水量大的應在推平後及時進行破碎翻曬處理,翻曬時先用鏵犁由兩邊至中深翻一遍,旋耕機隨後進行粉碎,晾曬2-4小時(根據氣溫控製)後旋耕機再度翻拌;
而後鏵犁由中至邊再次深翻,旋耕機按序跟進粉碎、翻曬,以盡快降低含水量,在土料含水量大於最佳含水量2-4個百分點時方可進行布灰作業。
(3)布灰:生石灰應提前10d-12d進場充分消解,根據厚度和預定的幹容重及石灰劑量計算每平米石灰用量,並計算每車石灰的攤鋪麵積,用刮板將石灰均勻攤開,表麵應無空白,量測石灰的鬆鋪厚度,根據石灰的鬆密度和含水量,校核石灰用量是否正確;
對局部石灰量不均勻處進行處理,保證作業麵上石灰撒布的均勻。
布灰
(4)拌合:按照“速度均衡、幅間重疊、拌勻拌透”的原則,攤鋪初平時“寧高勿低”,攤鋪終平時“寧漏勿補”;
應采用兩台穩定土拌和機集中拌合,拌和深度應侵入下承層1cm-2cm,按規範檢查石灰劑量、拌和深度及均勻性,拌和後土最大粒徑不大於20mm。
拌合
(5)精細整平:混合料拌和均勻後,立即用平地機初步整形,在直線段,平地機由兩側向中間刮平;
用壓路機立即在初平路段快速碾壓,以暴露潛在的不平處,用人工配合,重複以上步驟,直至整平合格,整平時要注意保持規定路拱、橫坡度和接縫處的順適度。施工中注意交通封閉。
精細整平:平地機刮平。
(6)碾壓:碾壓時應按照“先輕後重、先邊後中、先慢後快”的原則,連續不斷地碾壓至規定的密實度;
含水量適宜的填料應及時碾壓,防止鬆散填料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,導致含水量損失難以壓實;
一般為24小時以內,在氣溫高於30℃時,碾壓時間控製在12小時以內完成,必須配備足夠的壓實機具;
含水量不適宜的填料應進行調整處理後方可碾壓,保證含水量略大於最佳含水量;
碾壓時,按由邊到中以低到高,重疊1/2輪寬的原則進行碾壓,碾壓遍數及工藝應根據試驗段總結為依據;
在碾壓中如有“彈簧”、鬆散等現象,及時處理,使其達到質量要求;
碾壓完畢後,試驗人員檢查壓實度,不合格時應及時補壓;
標高、平整度、橫坡不合要求時,應在終壓成型前及時修整,不得采用“薄層貼補”處理。
碾壓
連續不斷地碾壓,直至至規定的密實度。
檢查驗收
(7)養生:混合料碾壓完畢後,應及時養生,保持一定的濕度,不應過幹、過濕或忽幹忽濕,養生期一般不少於7天,采用土工布覆蓋,並封閉交通;
石灰土養生期完畢後,應盡早進行下道工序施工,避免石灰土含水量發生變化後產生幹縮裂縫。
(8)盡量減少接縫數量。在接縫處理時,應切除部分舊混合料再接鋪,使新舊混合料相互密貼,盡量縮短接縫兩側新舊混合料鋪築的時間間隔。
2、水穩基層工程
樣板引路
(1)材料管理:必須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和均勻性,原材料質量不均衡是水穩基層離析鬆散及收縮裂縫主要原因之一。
(2)配合比控製:設計配合比時,選擇合適的原材料,材料的級配應滿足規範規定的水泥穩定碎石的集料級配範圍,應采用較低強度等級的普通水泥或礦渣水泥,不得采用早強型水泥。
(3)拌合站控製:
一是控製原材料,不合格的原材料堅決清場;
二是上料倉不能出現斷料現象;
三是杜絕原材料混料現象;
四是測量其計量的準確性。
(4)施工過程:水泥穩定混合料隨拌隨用,務必在水泥初凝前鋪築、碾壓完成,及時養生,保證養生期和養生溫度。
做好接縫處理,使新舊混合料相互密貼,縮短接縫兩側新舊混合料鋪築的時間間隔。
(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)